1980年3月10号,民国时期的传奇人物张发奎走了。提到他,可能挺多人都觉得陌生,因为我们平时老提汪精卫、蒋介石这些,再不济也是张少帅这些人,毕竟他们算是历史上响当当的大人物。
但实际上,张发奎在民国时期的政治舞台上,虽然没蒋介石他们那么有势力,但对我党来说,他的影响可比国民党里的那些大佬大多了。
他去世后,叶剑英元帅给他的家人发了吊唁信,尊称他为“向华将军”,并对他表示了深深的敬仰。而且,这位老人在晚年时曾说过一句大话:要是当年我没选错边,那现在坐在朱德元帅那个位置上(也就是元帅之首)的可能就是我了。
说实话,这种话在国民党里头,真没几个人敢讲,不管是蒋介石、汪精卫,还是那个被称作“土城战神”的郭勋祺都一样。那张发奎究竟是啥来头呢?他说的这些话,有没有点道理呀?
咱们先来简单聊聊张发奎这一辈子。张发奎,人们也叫他向华,他是在1896年,广东那个始兴县里出生的。
他后来成了个大人物,但小时候过得挺不容易。听说14岁那年,他被人冤枉说害死了个有钱人家的孩子,没办法,只能跑到广州去打工。到了1912年,他考上了黄埔陆军小学,后来通过邓铿的介绍,还加入了同盟会。
从那时候起,张发奎的生活就翻开了新的一页,他加入了革命队伍,并且在轰轰烈烈的革命洪流里崭露头角,成了出类拔萃的人物。
1916年的时候,他投身到了反对袁世凯的战斗中,到了1917年,他又加入了邓铿率领的支援福建的粤军,因为在战场上表现出色,被升为了督战队的队长。时间来到1920年11月,粤军成立了第1师,张发奎因此得到了晋升,成为了少校副官。到了1922年,他再次得到提拔,当上了广州北伐大本营警卫团第三营的营长。
得说一下,那年孙中山碰到了陈炯明的叛变,四面楚歌的时候,张发奎没接受他原来陆军小学校长的劝降。他还写了封带血的信,大意是:我从小读书,后来去当兵,老师的恩情我永远忘不了。但忠心的臣子不会侍奉两个君主,贞烈的女子不会嫁两个丈夫,这话我一直记在心里,怎么能忘呢?所以我不能接受这个命令!
后来,我领着队伍躲进了山里,打起了游击,打死也不向那些叛徒低头......
1922年的时候,张发奎被调到了李济深领导的第一师。没过多久,他就当上了第一师独立团的团长。后来,张发奎跟着孙中山一起参加了第一次东征,因为在战场上表现出色,他被提拔为新组建的第四军独立旅的旅长。紧接着,他又参与了第二次东征,依然打得很好,所以又被升为了第十二师的师长。
1926年的时候,张发奎带着他的部队去打北伐战争,跟吴佩孚干上了。碰到以前那个大军阀头头吴佩孚,张发奎那是打得相当猛,就像砍瓜切菜一样,直接把平浏那边守将陆澐给逼得没办法,最后只能自己开枪了结了。
当他带着队伍开进湖北时,叶挺的独立团被分配到了他的麾下,自那以后,叶挺就成了他麾下的一员大将。他俩联手去攻打有两万人把守的汀泗桥,一仗下来就攻破了,紧接着就直冲着武昌城去了。最终,张发奎拿下了武昌,赢得了北伐战争的关键性胜利。
之后,张发奎又带兵去对付孙传芳,一路上连连得胜,手下的队伍也是越打越强,原来的第12师壮大成了第4军,张发奎就当上了军长。到了1927年1月15号,因为第4军打仗特别勇猛,大家商量着做个奖励,就做了个盾牌,上面写着“铁军”两个字,送给了张发奎。
宁汉分裂之后,张学良带着十万大军,和吴佩孚联手攻打武汉。另一边,张发奎也带着自己的部队迎战。两边打得不可开交,张学良那边伤亡很大。好在有冯玉祥帮忙,张发奎的部队才得以攻进开封,给了军阀势力狠狠一击。
据说,张发奎在北伐那会儿,在众多将领里头表现特别突出。他打仗那叫一个勇猛,跟老百姓的关系也是处得最好,因此他们部队赢了好几场大战。大家都说他的部队是铁打的,张发奎自己呢,也成了北伐的大英雄。
第二次北伐搞完后,张发奎就当上了第二方面军的老大,手下管着第4军、第11军,还有贺龙的第20军。可巧不巧,1927年那会儿,汪精卫突然翻脸不认人,说要跟共产党划清界限,接着就大开杀戒,对付起共产党人来。
这时候,张发奎却显得格外沉得住气,他坚决不掺和这事,急得汪精卫团团转,他一遍遍提醒张发奎,得提防着共产党。而且,汪精卫还直接下令,让贺龙和叶挺上庐山去开会,心里盘算着怎样把他们的军权给收了。
叶剑英作为第4军的参谋长,得知了这个秘密计划,他立刻去找了中共前委书记周恩来。两人一碰头,马上开了个急会,商量后决定要发动南昌起义。张发奎那边也得到了起义的风声,急得团团转,想方设法要阻拦,但都被坚决顶了回去。
结果到了8月1号,第20军、第4军的25师,还有第11军的24师,全都加入了南昌起义。挺有意思的一件事是,在南昌起义那会儿,还搞了个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,张发奎也被我们党挑中,进了主席团。
后来,汪精卫、张发奎跟李济深闹翻了,李济深大骂张发奎的第四军是乱臣贼子,接着就集合了三个省的军队把广州给围了起来。张发奎一看这架势,也赶紧调兵遣将去迎战。可就在他忙着调兵的时候,我们党趁机发动了广州起义。
张发奎没法子,只能回头跟老朋友叶挺干上一仗。两人打了整整三天,最后张发奎又把广州给拿回来了。可这时候,他四周都是敌人,家里也乱成一锅粥。没办法,他只能辞职,然后投了蒋介石,加入了蒋的北伐队伍里。
1929年那会儿,蒋桂战争打响了,张发奎站边蒋介石,一块儿攻打桂系,最后成功把他们给打败了。可没想到,蒋介石这人用完人就扔,刚打赢就想抢张发奎的兵权。张发奎一看这架势,没办法,只好转头跟桂系的李宗仁联手,一块儿跟蒋介石干上了。
后来,中原大战轰轰烈烈地打响了,全国上下乱成一锅粥。蒋介石孤身一人对抗众多军阀,最终靠着江浙那些有钱大佬的支持,赢得了这场大战。张发奎呢,他在战斗中吃了败仗,没办法,只能跟着李宗仁投靠了蒋介石。
后来抗日战争打响了,张发奎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支持抗战,1937年他当上了右翼军总司令,加入了八一三淞沪会战。在那场极其残酷的大仗里,张发奎领着队伍跟日军拼死搏斗,尽管队伍一步步往后退,但也充分体现了军人的英勇无畏。
后来他继续参与了南京和武汉的战斗。在武汉那场大战里,他挑起了第九战区2兵团和第8集团军总司令的大梁,跟薛岳联手,在瑞昌西边跟日本人的第九师团死磕了一个月。
在田家镇要塞,他们仅用一周时间,就干掉了好几千敌人,还弄沉了好几条敌舰。但不幸的是,日军集结了大批兵力卷土重来。尽管守军拼死抵抗,就是不撤退,但最终还是全部牺牲了。张发奎的部队呢,也只能再次撤退到湖南去了......
日军气势汹汹地逼近,他手下的队伍人手严重不足,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决定跟日军硬碰硬。一开始,两边就这么僵持了足足十个月。到了1939年11月,日军突然发起了猛烈攻击,三万大军直扑南宁,另外四万人则攻打粤北,而且日军还有海军舰队在后面撑腰。
张发奎主动出击,两边打了很长时间,最后日军一点便宜也没占到,没办法,只好在1940年灰溜溜地撤退。可就在这时,蒋介石突然插手干预,硬要他把手里的兵权交给余汉谋。张发奎一气之下,干脆直接回老家去了。
事后,张发奎又回到了工作岗位,当上了第四战区的司令,但不幸的是,他挨了个大处分。
1944年那会儿,冈村宁次领着一大堆日军杀向了广西。张发奎呢,因为有了史迪威给的武器帮忙,又一次跟日军干上了。这场仗打得那叫一个惨烈,桂林外头的防线哪顶得住日军四个师团的猛攻,最后全垮了。
各地不断失守,张发奎只能边打边撤。桂柳会战拖了三个多月终于落幕,战后张发奎感慨:这是我军旅生涯里最刻骨铭心的一仗,我因它而激动、担心、伤心和恼火。
1944年快结束时,日军形势开始走下坡路。张发奎领着队伍,跟美军一块儿发起了反击。这么多年被压得喘不过气,国军这回可真是扬眉吐气了。张发奎带着人狠狠打了日军58师团后卫部队一个措手不及,接着就连连收复了不少地方。一直打到了8月15号,日本终于投降,没提啥条件。
然而,抗战总算是熬出头了,可张发奎的日子却是一天比一天难熬......
比如说,他帮孙科拉票,想让孙科当选,但最后却是李宗仁赢了。他又劝李宗仁利用两广地区作为根基,跟蒋介石和共产党对着干,可李宗仁压根儿没搭理他,没多久自己也只好下台了。等蒋介石再次掌权,张发奎没办法,只能辞职跑到香港去。
后来,他一直留在香港,直到1980年3月10日离世。这就是张发奎的一生。说实话,他这一辈子,当个名将绝对够格。但要是按资历和表现来算,好像还够不上国民党最顶尖的那一拨。
为啥张发奎会讲出那么嚣张的话呢?说白了,原因得从他北伐和碰到南昌起义那会儿找。有心人早就瞅出来了,张发奎的手底下人好像全是共产党,还都是我党响当当的人物。
比如说,在他领兵北伐那会儿,叶挺将军就在他的麾下效力,而叶剑英元帅呢,担任的是他的参谋长职务。贺龙元帅呢,则是在他统领的三个军里面,担任20军的军长。
这些人可都是在重要时刻露过脸的角色,但还有好多没上台面的呢。就拿徐向前元帅来说,他当时在二方面军总部做着参谋的工作;林彪呢,在第四军的一个连里当连长;还有陈毅元帅,那时候他还只是个准尉文书。换句话说,他手底下后来出了五位开国元帅。
其实,事情还不止这些呢,开国大将里头的张云逸、许光达、粟裕、徐海东、谭政、罗瑞卿这六位大将,他们都在二方面军里待过。就连非常有名的卢德铭和许继慎,也都是在那位将军的手下做事的。
这是咋回事呢?那时候,有编制的共产党人几乎都是他带出来的,说直白点,红军队伍的根基就是他给打下的。那么问题就来了,为啥张发奎的手底下会有那么多共产党人呢?
据说,那时候虽然国共两党联手合作,但国民党里头的军官大都是以前的老军阀,心里头对共产党挺犯怵的。所以,一说到让共产党加入军队这事儿,他们就你推我搡,推来推去,最后这烫手山芋就落到了张发奎手里。
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样,张发奎现在是12师的师长。这位新来的头儿,他才不关心你是不是共产党人,他主要就看两样东西:一是你能不能上战场打胜仗,二是咱俩性格能不能处得来。
挺有意思的是,共产党里不少大人物都跟张发奎关系挺好,比如说叶挺,他俩是广东北江的老乡。还有张发奎的好朋友邓颖达,给共产党推荐了不少人。因为张发奎信任邓颖达,所以也连带信任了那些被推荐的共产党人。
还有啊,跟那些满脑子只有赚钱念头的老军阀比起来,共产党的战士们打起仗来那叫一个勇猛,意志力也是杠杠的。就像之前说的,北伐那会儿,张发奎带着队伍跟三大军阀干架,愣是把吴佩孚打得落荒而逃,张少帅也是束手无策,毫无办法。
关键就在于共产党人士气高昂,战斗力强,并且很会处理与群众的关系,这让张发奎对这些年轻将领十分赞赏。因此,他对共产党人持抗拒态度,但同时对这些将领却敞开大门,来者不拒。
后来,发生了件挺奇怪的事儿,共产党人在他的队伍里越来越多,早就不是单单一个独立团能比的了。
那时候,有不少大名鼎鼎的共产党人都在岗,比如说廖乾吾、叶挺、曹渊、蒋先云、许继慎、周士第、郭沫若、恽代英、高语罕、张云逸、卢德铭,还有贺龙、叶剑英他们。
到了第二次北伐那会儿,张发奎开始主动吸纳共产党人。据说啊,他手底下至少有2500到3000名共产党成员,这数目可真不小。也难怪,那时候有人就故意说张发奎那儿简直就是“共产党的老巢”。
碰到这种情况,不光是那些老牌的军阀头子心里头不爽,就连张发奎以前的老上司也是格外留心。就拿李宗仁来说吧,他直接讲道:“你们第四军里头,共产党的人可不少,你要是不赶紧把他们管一管,以后你这支队伍可就不听你的号令喽。”
不过张发奎却没往心里去,他说道:“我跟叶挺是老乡,打小就一块儿玩,跟亲兄弟似的,叶挺肯定不会跟我过不去。”
看到张发奎立场坚决,李宗仁忍不住气呼呼地嚷嚷:“共产党那些人,哪还顾得上什么个人交情,他们眼里只有第三国际的指示,你别指望他们会让步。”可张发奎依然不慌不忙地回“那是绝对不可能的。”
要是说李宗仁只是张发奎在军事上的头儿,那汪精卫绝对是张发奎心里的领路人。但就算是对这位最铁的老上司,当他告诉张发奎,国民党要跟共产党分手,还要对共产党人下手时,
张发奎心里挺纠结的,在跟共产党分道扬镳那会儿,他还是接纳了不少共产党人。就连唐生智都已经开始对共产党下手了,张发奎却还是不肯动手。
三十多年后接受采访时,他聊起了那段往事:我觉得吧,在革命大功告成之前,咱们革命队伍得团结一致,不能散。可汪精卫非要跟共产党对着干,我还是站他那边,毕竟他对这事儿看得比我透。…我之前就讲过,当兵的就得听命令,这是不变的规矩。…说实话,我对带兵打仗更上心,政治那些事儿,我不太感冒。
从张发奎后来的讲述中了解到,他以前把汪精卫当成了自己的信念。因此,那时候的他过得非常煎熬。一方面,他心里挺佩服共产党人的,但另一方面,他又没法违抗汪精卫的指令。
最终,他做出了决定,选择了听从命令,并且走上了反共的道路。不过挺有意思的是,他的反共方式不是那种大开杀戒,而是采取了比较温和的手段,礼貌地请共产党的人离开了部队。
很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他对郭沫若的看法。那时候,郭沫若提出要前往南昌,他不仅没下令逮捕郭沫若,反而还亲自送他离去。
真是让人吃惊,两边眼看就要大打出手了,但张发奎还是吩咐郭沫若去跟贺龙他们说:他打算把部队的行军时间往后挪挪,好让他们先撤出南昌。他打算换个路走,免得跟贺龙他们干上。同时,他也请叶挺、叶剑英他们别再拿他的名头去发号施令了,他不想被人当棋子使。
这么多年过去,回头瞅瞅这一段,咱们也能琢磨出张发奎的心思。他对贺龙有好感,对叶剑英也挺欣赏,特别是对叶挺,那更是没得说。最关键的是,南昌起义的三支队伍,全都是他的心头肉,主力中的主力。让他看着自己人和自己人对打,他实在不忍心,所以干脆就不跟他们对上,避免动手。
但是,由于起义的队伍全是他手下的人,张发奎在那段时间里过得相当窝火。
汪精卫对他一顿数落,蒋介石和李济深也嘲笑他,都说他跟共产党是一伙的。当好多军队一起来围攻他时,他好不容易逮着机会要和李济深干一架,可没想到,他手下那些共产党人又搞了个广州起义,那情况真是乱得不行。
当记者问起他对南昌起义的看法时,这位老者露出了一丝无奈的苦笑,但他还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。
就是说,我清楚叶挺是个共产党员,但我们关系铁得很,我觉得有机会拉他到我们这边来。实在不行,至少他能离开我的部队也行。…唐生智他们乱杀人,我可不会对共产党人下手。我为啥不抓共产党人?因为闹事的是南昌那帮人,其他人没责任。再说了,我一直觉得靠屠杀解决不了问题。…反正吧,我不认为共产党员就是我们的敌人,我针对的是事情,不是共产党员个人。
另外,大革命那会儿入党的曾天节回想起来说:有人跟张发奎举报说我是共产党,但张发奎啥也没做,反而对我印象还不错。后来,我就被调到张发奎身边当上尉侍从参谋了(他好像乐意让共产党人在他手底下干活)。咱俩在一起挺自在的,啥都能聊。
所以,根据上面的资料,张发奎这家伙跟中共的关系是真的铁,实实在在帮了中共不少忙。按这个来算,要是他那时候听了叶剑英的话,带着队伍往南走,说不定他也能混得跟朱德元帅一样好,甚至可能当上元帅里的头一号。
但是,说实话,张发奎确实在不少事情上出了不少力,心里头也对我党挺有好感。可看了好多历史资料后,感觉就算张发奎选对了道路,他也很难像朱德那样,达到那种高度。
说白了,张发奎自己讲明了,他对搞政治那套不感兴趣,他更上心的是军事方面。
因此,他铁了心支持汪精卫,哪知道汪精卫最后竟然投了日本人。后来他又觉得蒋介石能北伐成功,但没想到蒋介石也不是啥善茬。挺多人认为李宗仁挺有本事,结果李宗仁还是被蒋介石给欺负了。
忙忙碌碌过了大半辈子,他跟过的大哥几乎没一个靠谱,这让他的人生听起来挺传奇,但实际上啥也没干成,真是挺让人遗憾的。这也明摆着,他跟朱德比,那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。
配资平台网,网上开户,正规配资炒股平台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